只要契约不废,市场法则不失灵,则一切都合理,大可不必操心太多。

有人称自己花17元吃了一顿海底捞。其在帖子中称,一个人,打算点4元的面。觉得太单调,于是点了一个7元的。还打包了不少零食,吃不完的花生,水果,牛肉粒。

这一顿饭吃得如此便宜,与网友印象中的海底捞消费不相符。经济实惠的消费却引发一些争议,有网友认为,这样的“吃法”不适合去海底捞这样的大品牌、高消费之地。但也有网友认为,该付的钱也付了,又没吃霸王餐,17元消费没啥不妥。

海底捞门店方面则表示,客人想怎么消费,愿意消费多少是他们的自由,客人只要进来了,都会接待的。“就算是一个人,只点了清水锅和一两样喜欢的菜,我们也会正常服务,不会区别对待。”

不管怎么说,吃一顿饭能上热搜,说明这种“吃法”确有“不同寻常”之处。那么17元一顿海底捞,到底是理性消费,还是“吃便宜”呢?

也有网友称,有些人到海底捞只点很便宜的菜品,然后在清水锅里煮自带的螺蛳粉等。不少人纷纷效仿,还有人传授“最全省钱大法”:“6个人9块钱吃垮海底捞”、“8块钱吃海底捞,四个锅底真过瘾”……这些算不算“薅羊毛”?

至少“17元吃海底捞”算不上“薅羊毛”,因为这在规则之内。按理说,合乎规则的就是公平的,网友们大可不必为商家鸣不平。就算“17元吃法”影响到商家的效益,这也是经商不可避免的合理成本。至于说,有网友担心海底捞的规则会被某些“理性消费吃法”玩坏,可能导致涨价或菜品抽条……这恐怕是过虑了。我们一定要相信,商家会比顾客更理性。有些免费待遇或顾客福利,对商家有利无利,人家肯定冷暖自知。以这件事来说,海底捞不怠慢任何一位顾客、哪怕无利可图但服务绝不走样的“契约形象”上热搜后,其收获的形象广告效应,恐怕是花多少钱都换不来的。

“17元吃海底捞”,实际上是一个围绕商业契约精神与市场法则的话题。只要契约不废,市场法则不失灵,则一切都合理,大可不必操心太多。

成都商报-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马涤明

推荐内容